“舌尖”上的爭議
常江
①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開播,最終變成了一場全民狂歡。所謂樹大招風,與第一季幾乎是一邊倒的贊美相比,第二季爭議頗多。最大的爭議有兩個。一是食物與故事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不少觀眾批評該片在一味用痕跡明顯的故事 大肆煽情的同時,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題: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錯誤,一些食物匆匆登場又匆匆離場,令人直呼“看都沒看飽”。第二個較為隱晦,不少觀察者和評論者認為該片一味追求對各種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現(xiàn),其實已演變成了一種國家主義的教育,背離了其作為美食節(jié)目的初衷。其實無論哪種爭議,最終都可歸結(jié)為一個命題:在“好看”的前提下,電視節(jié)目應當在多大程度上發(fā)揮教化的功能。
②這個命題并不新鮮,它幾乎伴隨著中國電視發(fā)展的全部歷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與上世紀80年代的“文人電視”十分相似的氣質(zhì):唯美的畫面、華麗的解說詞、借物詠志的手法,并最終落腳于知識分子的家國意識。在多數(shù)人將看電視首要地視為娛樂的背景下,這種氣質(zhì)顯得有點不合時宜,甚至矯情。當解說詞把“去買菜”這么一個簡單明了的動作,說成是“去市場上挑選新鮮時令食材”時,很多觀眾就崩潰了。而這種表達方式,在上世紀80年代被認為是改造日常生活,將日常生活美學化的重要手段。雖然有些浮夸,但對快節(jié)奏的、粗鄙的現(xiàn)代生活,未嘗不是一種矯正。
③很多人說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為它變“復雜”了,創(chuàng)作者要表達的東西太多,這話說得對。任何事情都有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一個節(jié)目從默默無聞到名滿天下,也需要面對很多隨之而來的東西:權(quán)力的介入、資本的力量、觀眾的干預,以及創(chuàng)作者微妙的心態(tài)。就像一個無人問津的 窮小子突然中了巨獎,身邊一定會冒出許多莫名其妙的親戚朋友簇擁著他一樣。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國的電視經(jīng)濟與電視文化領(lǐng)域保持純粹幾乎是一個悖論。
④盡管第二季還沒有播完,且已經(jīng)播出的幾集水準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總體上還是對這一類型的紀錄片持歡迎的態(tài)度。“舌尖”的成功,意味著在電視文化領(lǐng)域,幾乎消失殆盡的文人氣質(zhì)的強勢回歸,盡管這一過程不可避免地伴隨著商業(yè)、娛樂和各種意識形態(tài)的博弈。畢竟,它在梳理一項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同時,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建設(shè)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長,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輪美奐的益智片,還是那個名叫“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時下濃重的商業(yè)主義氛圍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氣質(zhì),我們應當珍惜。
1. 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閱讀①②段,說說“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哪兩點?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第③段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得出了怎樣的結(jié)論?請作簡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議論文閱讀 (12分)
1.(3分)
答:我們應當珍惜“舌尖”的文人氣質(zhì)。
2.(4分)
答:進行國家主義(家國意識)的教育;(2分)矯正快節(jié)奏、粗鄙的現(xiàn)代生活。(2分)
3.(5分)
答:得出的結(jié)論是:渴望“舌尖”在中國的電視經(jīng)濟與電視文化領(lǐng)域保持純粹幾乎是一個悖論。(3分)以無人問津的窮小子比喻默默無聞的“舌尖”節(jié)目,以中了巨獎的富小子比喻名滿天下的“舌尖”節(jié)目,(1分)富小子身邊一定簇擁許多親戚朋友,成功后的“舌尖”必定面對很多隨之而來的東西,無法保持純粹。(1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