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幼兒園的教育活動
《幼兒 園工作規(guī)程》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此種活動是由教師依據(jù)目標計劃設計與組織 的,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此種活動中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呈現(xiàn)主動活動參與狀態(tài),幼兒的主動性、活動性應得到最充分的發(fā)揮,從而使教育活動發(fā)揮積極的教 育效果;教育活動是以多種多樣的形式組織的,以鼓勵幼兒的興趣和培養(yǎng)幼兒的各種能力。
1.對教育活動組織與領導
(1)教育活動內容的確定應以本班階段性的保教目標及幼兒現(xiàn)有水平和興趣為依據(jù),即強調選擇教育內容的目的性,對教育內容選擇要依據(jù)循序漸進的原則,加以編排,以利于幼兒接受。
(2)充分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環(huán)境資源組織教育活動,不宜將幼兒關閉在活動室中,單純依靠書本的材料內容組織教育活動。應將幼兒帶到大自然中去,帶到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去觀察、活動、感受,也可將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景、物帶進幼兒園中組織教育活動。
(3)在教育活動中充分考慮幼兒的感官活動,使幼兒的各種感官處于積極活動狀態(tài),多種感官的積極參與活動,有助于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幼兒可以獲得直接、深刻的感受體驗。
(4)在教育活動中應靈活地運用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的形式,不宜一律采取全班性的教育活動形式,也不宜無目的地變換活動形式。多種活動形式的采用,應有利于每個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獲得應有的發(fā)展。
(5)在教育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通過教師運用情景、實物、現(xiàn)場、演示、啟發(fā)提問等教育手段與方法,讓那個幼兒做觀察、實驗、操作、擺弄、 表演等,使幼兒在教育活動中通過充分地參加活動.取得更佳的發(fā)展效果,改變幼兒在教育活動中處于被動接受的消極狀態(tài),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地在活動中學習。
(6)注重活動過程,使幼兒充分參與教育活動過程,用腦、用手、用口做活動,改變由教師包攬教育過程,由幼兒接受教育結果的做法。
2.幼兒教學活動的原則
(1)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原則
教學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領導的學習活動,幼兒教學活動的目的不在于學習多少知識,而是在學習淺顯生活常識的過程中促進幼兒智力、情趣、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質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2)教學的教育性原則
教育、教學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過程,教學任務不僅是授予知識,而且還要通過知識培養(yǎng)對生活、對現(xiàn)實、對待勞動和對待人的正確態(tài)度,幼兒教學活動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求知欲望,所以,幼兒的教學活動更要考慮教育性,要把智力、情趣、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質放在重要地位。
(3)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性相結合的原則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為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必須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既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十分重視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主體的能動作用,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尊重兒童,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4)直觀性原則
這是由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的。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和形象的特點,幼兒認識事物、理解要求均
是以感性知識和經(jīng)驗為基礎的。一方面幼兒依賴于直觀的、生動的、鮮明的形象認識事物;另一方面直觀的、生動的、鮮明的形象又有助于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能幫助幼兒理解和感知學習的內容。所以,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的感官,充分運用直觀性原則,使幼兒通過視、聽、嗅、觸,獲得鮮明生動 的表象和直接經(jīng)驗。
(5)活動性原則
幼兒是在活動中得到發(fā)展的,要為幼兒創(chuàng)立各種各樣的活動環(huán)境。
3.教學活動的方法
我國常用的教學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直觀、口授、練習和游戲等方法。
(1)直觀的方法
直觀的方法是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被認識對象的具體形象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
①觀察法
觀察法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感知客觀事物的方法。
②演示、示范、范例的方法
演示、示范、范例的方法是幼兒園教學中常用的直觀形象法,運用這種方法時,都要伴隨語言的講解。演示是老師通過向幼兒展示各種實物和直觀教具,或做實驗給幼兒提供感性材料。示范是教師通過自己的表演為幼兒提供榜樣。
③電教化手段
電教化手段是指運用幻燈片、錄像、電影、電腦等手段進行教學。這種具體、生動、形象化的教學,容易引起兒童的興趣,開闊兒童的視野。
更多關注:2014年教師招聘考試公告 教師招聘面試
(責任編輯: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