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武漢晚報》報道,為讓干部始終保持創(chuàng)先爭優(yōu)、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狀態(tài),武漢市在全市實施了干部治庸計劃,治理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十大 “庸懶散”現(xiàn)象,全面提高干部隊伍的執(zhí)行力。此事得到了群眾的積極評價。
“庸官”,就是平淡、無能,不思進取,安于現(xiàn)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沒有作為之官。這些官員缺乏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工作作風散漫,滿足于“混日子,守攤子”,不作為或亂作為、慢作為。“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年年如此老樣子”就是群眾對“庸官”的形象刻畫。
對于貪官,中國的老百姓早已深惡痛絕,反腐敗已成為深受群眾擁護的大事件。但在反腐的同時,我們卻忽視了那些善于偽裝,又與前者同樣可怕的 “庸官”。《閱微草堂筆記》中就有一則這樣的故事:一名“庸官”死后去見閻王爺,他洋洋自得地陳述自己生前如何兩袖清風,自以為可以得到贊揚,不料卻遭到了閻王爺?shù)某庳煟f他當官幾十年,整日渾渾噩噩,未為百姓辦過一樁實事,倘“置木偶于堂,不飲不食,豈不遠勝公乎!”
從一定意義上講,“庸官”有時會比“貪官”更可怕。雖然“庸官”不像“貪官”那樣直接吸食民脂民膏,但他們拿著人民的俸祿,花著納稅人的血汗錢,卻在其位而不謀其政,缺乏責任心和使命感,工作上得過且過,事業(yè)上不思進取,對人民群眾的疾苦不問不聞,不但辜負了黨和人民的期望,貽誤工作,造成一個單位或一個地方發(fā)展緩慢;而且損害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其危害程度比“貪官”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認真履行領導職責,竭盡全力為人民做好事、辦實事、謀利益、作貢獻,這既是黨員干部起碼的職業(yè)道德,也是衡量一個干部黨性強不強的重要標準。當前我國已進入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作為一名黨的干部必須以強烈的事業(yè)心和忘我工作的敬業(yè)精神,真抓實干,盡職盡責,多為人民辦實事、解難事。切不可胸無大志、濫竽充數(shù)、庸庸祿祿、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地當個“庸官”,混日子。
“庸官”誤國誤民,治庸如同反腐敗刻不容緩。對“庸官”留情,就是對有作為官員的不公平,對老百姓的不負責任。武漢掀起官員責任風暴,實施干部治庸計劃,治庸提能、治懶增效、治散聚力,值得肯定和推廣。
有學者認為,治庸比治腐難度更大、更艱巨。因為“庸官”是一種“作風病”、“機關病”、“衙門病”,絕不是一兩天所能形成的,更不是一兩人所特有的,在一些機關“庸”字可以說是根深蒂固。因此應下猛藥、出重拳,使那些無所用心、濫竽充數(shù)的人睡不著,不負責任、敷衍了事的人坐立不安,無所作為、誤國誤民的人呆不下去,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干部去懶向勤,撲下身子干好黨的事業(yè)。
相關推薦:
2011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時評匯總
熱點時評:養(yǎng)老院豈能成為“虐老院”
熱點時評:“抽吸”公共福利的公路已成公害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