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歷類 >> 高考 >> 高考經驗 >> 正文

2016年高考備考:中等生逆襲成黑馬的秘笈

發(fā)表時間:2016/4/11 18:25:32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誰愿意永遠處于平凡而不起眼的中等生群體呢?誰又甘愿成為尖子生旁的陪襯?其實只要找準方法,改變就可以即刻開始。

不過中等生也有不同類型的區(qū)分,先來測試一下你是哪種類型的中等生吧。

1.自控力差型

表現:打開書本準備要復習,從開始準備到坐下來,10分鐘過去了。做題做到一半,手機響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起手機再說?!敖裉斓呐枷駝「铝?,我就看5分鐘,5分鐘!”結果看了一晚上。

對策:我的分心計劃

樹活一張皮,人爭一口氣,我這個中等生被隔壁家與我同歲同屆的學霸“壓迫”了十幾年,做夢都想著來一場逆襲。就先從做計劃開始吧!

制訂一個學習計劃或許不難,真正難的是執(zhí)行一個計劃。我抱著一半不服,一半嘗試的心態(tài)為自己設置了一張計劃執(zhí)行表。共計劃、完成度、分心的時間以及原因、獲得獎懲五項內容。

我在“分心的時間以及原因”這項記錄下各種分心的原因:涂鴉、給空心字母上色、抓住一只在燈光下亂飛的小蟲……各種亂七八糟的理由都有,怪不得我比不過學霸了。這個表格對我的幫助極大,它不但記錄了我的學習進度,還讓我明白自己因為開小差在時間上的浪費有多少。

在最開始的8個小時復習計劃里,我分心的時間高達5個小時,其中最離譜的一項是到客廳看了2個小時的綜藝晚會。我意識到問題出在哪里了。我開始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盡量專注地復習。即使這樣,我每天也只能完成60%左右的進度。

2.無方法型

表現:試過各種學習方法,均不能堅持到底,更不見任何成效。堅信“書山有路勤為徑”,悶頭苦學,不相信任何方法和捷徑。

對策:你的金玉我的軟肋

學習方法不是靜止的。

那些黑馬只是簡單地介紹了方法,沒有詳細地去說明他們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運用那些方法的,更沒有提到他們當時的知識掌握程度、所處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習慣和性格等。既然這些都無法知曉,怎么可能復制他們的成功呢?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刻板地復制別人的方法又有什么意義呢?

于是,我想著要讓我的學習方法流動起來。

在與一個喜歡思考的同學聊天的過程中,我偶然地發(fā)現他在總結這一塊做得很有創(chuàng)意,也更為科學。他把總結的話語分條羅列在一張張小紙片上,又把這些紙片貼在書上或某道題目旁邊。他的書本、習題集上貼了許多紙片,有記錄錯因的,有記錄各種題型的通用解題方法的,還有記錄學習某個知識的心得體會的。我在與他聊天后如獲至寶。與自己把總結寫在筆記本上以后就再也不看的方法相比,他的方法顯然更有效。

還有一位理科成績甚好的同學告訴我,他喜歡自己在課前分出重點,第二天聽課時就可以分清主次。這個方法雖然很好,但是它打亂了我原本的聽課模式。

在尋找學習方法的過程中,我更清楚地認識了自己。而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我也更能體會和把握什么方法適合自己,什么方法于別人有如金玉,于我如雞肋。(西北工業(yè)大學毛珂)

3.無規(guī)劃型

表現:不會管理時間,一道題得花兩道題的時間來做。每天學習的時間比誰都多,計劃也安排得滿滿當當,但成績就是不如意。

對策:打破時間管理中的馬太效應

我聽到中等生們最多的抱怨便是時間不夠。

說到學習時間緊,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怎么擠時間。壓縮睡覺的時間,壓縮吃飯的時間,壓縮休閑娛樂的時間,把一切學習以外的時間都壓縮到極致,仿佛這就是時間管理的終極目標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幾乎不太可能再擠得出什么時間了,但進步仍然十分緩慢。自己非常痛苦地看書做題,那些成績比自己好很多的學霸卻每天都擺出一副很悠閑的樣子。中等生問我:“我的時間已經全部拿來學習了呀,為什么會這樣?”

其實,繞來繞去都離不開一個關鍵的話題:效率。

要明白效率和時間的關系,不如先來和學霸算一筆賬。

這樣算下來,我們每天用來學習的時間可以達到12個小時,比學霸的學習時間增加了50%。

這是一個可喜的數字,每天多50%的話,累加起來的結果確實相當驚人。

不過,這筆賬漏掉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看同樣的內容,學霸看一遍就記得差不多了,我們只能記住一小半,甚至看了一遍之后什么也記不住。一道普通的數學證明題,我們解出來所需的時間比他們多了5分鐘,甚至更長——相信大家都有過解一道數學題花上半個小時的經歷。這樣一算,我們拼了命地付出比學霸多50%的努力,結果效率反而比他們低得多,這可真夠冤的。

如果把長時間學習導致的負面結果也算進去,那就更冤枉了。這就是時間管理中的馬太效應——成績越落后的同學,越覺得時間不夠用;成績越拔尖的同學,越覺得時間多得用不完。

重要的是,我能做到。

怎么打破馬太效應呢?

做最重要的事

做沒有價值甚至負價值的事情的人是傻瓜,做有價值的事情的人是庸才,唯有只做最有價值的事情的人是人才。

你選擇了做某件事情,就意味著你無法做另一件事情。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時間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棄的人。我們做事的標準不應該是某件事有沒有價值,而應該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價值。確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是確保了自己在高效地利用時間。

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時間內尋找最重要的事情來做,要放棄那些看起來不太有價值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放棄那些看起來很有價值,但是超過自己能力范圍的事。

老師不止一次叮囑我們,考試時碰到一道難度極高的題就跳過去,要把時間花在自己熟悉的題上。

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是一樣的道理。

做符合自己能力的題目是最劃算的。還記得前面的那筆賬嗎?同樣的題目,學霸可以在一個小時里面做十幾道,而我們只能做幾道,效率的差異就從這里產生了。我們要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的題目,這樣才能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綜合卷的復習時間怎么分配?

答綜合卷時的順序將影響著你答題的心情和效率。在平時復習時,要反復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答題順序。比如,先寫物理,再寫化學,最后寫生物。還要規(guī)定每個學科的用時,即使放棄也不能超時。其次,要像考試時一樣遵守先易后難的原則,遇到比較難的題目盡快跳過,過一會再返回來做。

對中等生而言,最大的問題不是不知道有哪些規(guī)劃技巧,而是他們明明知道,卻因為疲于鞏固知識,沒有花心思去練習和掌握。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到了瓶頸期,不妨試著把每一份試卷都當作高考題來做,你會驚訝地發(fā)現,原來你還有提高的空間。你不僅還有潛力可以挖掘,而且還應該拿下那些本就該屬于你的分數。

(責任編輯:fky)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tài)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