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時間:2014/4/15 17:00:00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內部審計標準委員會于2000年12月通過了對內部審計定義的修訂,新定義的內容是: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在于增加價值和改進組織的經營。它通過系統化和規(guī)范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內部審計的新定義重新界定了內部審計的性質、目的、方法和地位,仔細解讀內部審計新定義不難發(fā)現,這是對內部審計發(fā)展的新方向--管理審計的重新認識和重新定義。那么,什么是管理審計,它通過怎樣的工作來為企業(yè)增加價值、改進管理,幫助企業(yè)實現經營目標,本文將就此作一些探討。
一、管理審計的涵義
1932年英國管理協會會員羅斯就曾出版了《管理審計》一書,引發(fā)了學術界對管理審計這一概念的爭論和探討,一直以來對于管理審計還沒有一個精辟的、被普遍接受的定義,綜合比較眾多學者對管理審計的論述和認識可以發(fā)現,管理審計應當包含四個方面的意思:
1、管理審計產生于委托管理責任。委托代理關系是一個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其他人(代理人),根據委托人利益從事代理活動,并相應的授權代理人某些決策權的契約關系。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由于物質利益不一致,管理信息不對稱,契約缺乏完備的監(jiān)督機制,委托代理之間的的矛盾和沖突凸現出來,為了均衡利益,解決矛盾,管理審計作為審查代理人管理行為的有效監(jiān)管方式得以產生。
2、管理審計隨著企業(yè)市場化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企業(yè)的管理模式也在發(fā)生著深層次的變化,企業(yè)規(guī)模擴大,管理權限逐級分解,形成了新的利潤中心或子公司,直接管理的難度加大甚至已不可能,代理人可能會因為短期利益而損害委托人的整體戰(zhàn)略規(guī)劃,促使企業(yè)通過管理審計來促進企業(yè)內部市場化機制的有序運行,優(yōu)化企業(yè)管理行為,以避免分權化趨勢下經營權發(fā)生的違法舞弊和濫用的行為。
3、管理審計是在財務收支審計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兩者又有著本質區(qū)別。財務收支審計的審查對象是基本財務信息,管理審計的審查對象是管理信息,財務收支審計著重于財務收支行為的合規(guī)性,管理審計著重于管理行為的適當性。
4、管理審計是用于審查企業(yè)管理績效的一種系統審計方法,它以企業(yè)的管理活動為主要審計對象,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審查企業(y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辦法,以改進管理素質,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管理審計的基本特征
管理審計作為一個新興的、正日益受到重視的審計類別,相對于業(yè)務經營審計來說,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征:
1、審計范圍的廣泛性。凡是企業(yè)經營管理的一切活動都是管理審計的范圍,既包括業(yè)務活動,也包括職能部門。從基本的財務收支活動到重大經濟決策,從組織機構設置到內部管理制度,從經營管理目標確定到經營管理的實施,每一個管理環(huán)節(jié)、措施和效果都在管理審計的范圍之內。
2、審計方法的多樣性。管理審計不同于財務收支審計,通常不采用全面審計,審計中既可以采用定量的方式,如審查財務信息,進行財務分析,也可以采用定性的方式,如采用現場調查管理活動,以檢驗管理行為。具體審計方法的選用取決于
內部審計師對管理審計的認識深度。
3、審計標準的特定性
管理審計標準不同于會計原則,可以是行業(yè)管理部門對管理工作的有關規(guī)定,企業(yè)內部的規(guī)章制度,也可以是現代化的管理知識和基本原理,以及企業(yè)本身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管理人員的素質、企業(yè)經營管理的特點和要求不同,對待風險的態(tài)度不同,對管理的評價也就不同,所有的管理評價要來源于對事件的具體分析,并在實踐中檢驗評價的正確性。
4、審計人員的綜合性
管理審計對象的廣泛性要求內部
審計師在人員結構上具有綜合性,在知識上也具有綜合性。人員結構應當包含財務、技術、人事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專業(yè)人員,在知識結構上,審計人員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個專業(yè),要了解管理、財務、經營等諸多方面的知識,而且管理思維要有創(chuàng)造性。
三、管理審計的基本內容
管理是為達到預定目標而進行的一種協調活動。管理審計是對管理活動的再認定,它在企業(yè)市場化發(fā)展進程中日益受到重視,管理審計的內容以適應管理需要為宗旨,主要包含管理機制的審查、管理組織的審查和經營風險的評估三個方面。
1、管理機制的審查
企業(yè)生產經營管理類別很多,按照管理對象可以分為計劃管理、生產管理、成本管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等,是一個龐大的管理體系,管理機制包含決策、計劃、組織和控制四個部分。
(1)決策機制的審查。是對企業(yè)決策過程及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進行審計的活動。要審查決策程序是否科學,決策方案是否經過了科學論證和選優(yōu),決策結構是否合理;高層決策、中層決策和基層決策是否圍繞企業(yè)的中心目標建立了相應的決策群體,有無健全的信息系統和監(jiān)督系統來保證決策的執(zhí)行和效果。
(2)計劃機制的審查。要審查企業(yè)各種計劃的完整性,是否已就主要業(yè)務制定了相應的長期計劃、中期計劃和短期計劃;審查計劃的合理性和先進性,計劃是否適當,充分考慮了市場條件;審查計劃之間的協調性,各種計劃指標是否綜合協調統一,各種計劃間是否綜合平衡;審查計劃的實現程度,是否出現偏差及分析偏差原因。
(3)組織機制的審查。要在了解各管理機構設置、分工、
職責的基礎上,進行主功能測試,看是否體現了精簡高效的原則。審查各組織的協調狀況,責任和權限的劃分是否適當,能否圍繞企業(yè)經營目標開展工作并運行良好;審查領導班子的人員結構,包括知識結構、個人素質和人際關系等方面,是否形成合理的群體素質;審查各職能部門的人員結構和業(yè)務能力,是否能有效履行管理職責。
(4)控制機制的審查。要審查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一貫遵循,不相容職務是否分離,內部控制成本是否適當,內部控制的設計是否適應本企業(yè)的生產管理需要,內部控制的差異情況及糾正措施。
2、管理職能審計
管理職能包括企業(yè)各職能部門的工作內容、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通過管理職能審計可以了解企業(yè)管理工作狀況。
(1)審查基礎工作。檢查各類管理工作如計劃管理、工資管理、銷售管理、成本管理等的基礎工作是否扎實,是否按照制度要求和管理常識實行了全員、全過程的管理控制。
(2)審查管理的實施效果。審查各類管理工作是否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如計劃是否實現,生產是否順利,銷售是否增長,成本是否降低等。
(3)審查各管理職能與企業(yè)整體功能發(fā)揮的關系,及時發(fā)現管理缺陷和它們之間的不協調性,并予以糾正。
3、經營風險評估
企業(yè)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經營風險相對就越大,經營風險評估是有效規(guī)避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
(1)識別風險。任何經營行為都可能存在風險,風險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項目管理風險,包括項目過程管理的方方面面,如:項目計劃的時間、資源分配(包括人員、設備、材料)、項目質量管理、項目管理技術(流程、規(guī)范、工具等)的采用以及外包商的管理等。二是項目組織風險,組織風險中的一個重要的風險就是項目決策時所確定的項目范圍、時間與費用之間的矛盾。如團隊合作和人員激勵不當可能導致人員離職等。三是項目外部風險,主要是指項目的政治、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包括與項目相關的規(guī)章或標準的變化,組織中雇傭關系的變化,如公司并購、自然災害等。這類風險對項目的影響和項目性質的關系較大。
(2)風險分析及評估。風險分析的目的是確定每個風險對項目的影響大小,一般是對已經識別出來的項目風險進行量化估計,量化指標主要有三個:一是風險影響,它是指一旦風險發(fā)生可能對項目造成的影響大小,如果損失的大小不容易直接估計,可以將損失分解為更小部分再評估它們;二是風險概率,它是風險發(fā)生可能性的百分比表示,是一種主觀判斷;三是風險值,它是評估風險的重要參數。\"風險值\"=\"風險概率\"×\"風險影響\"。企業(yè)根據風險的大小和企業(yè)自身的可承受能力,正確評估風險等級。
(3)風險防范。制定風險管理規(guī)則,明確風險管理
崗位與職責,對風險實施監(jiān)控和防范,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四、管理審計的程序和方法
管理審計是一項系統化、規(guī)范化的工作,雖然被審計對象內外部因素千差萬別,審計的基本程序還是一貫的,審計方法服務于審計程序的順利進展:
1、準備階段。收集有關企業(yè)的各種行業(yè)管理文件、內部管理文件、規(guī)章制度、財務帳表等,了解生產經營的范圍、特點和效益,了解經營管理的組織結構和行業(yè)基本情況。審計方法上可以以文字表述的方式對準備階段的信息進行綜合,使內部審計師對被審計對象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2、調查階段。深入企業(yè)各部門、各環(huán)節(jié),詢問、觀察、了解管理情況,并對有關資料進行核實、分析,以確定管理審計的范圍、重點,編制審計方案。審計方法上具體可采用審計調查表的方式,對要調查了解的問題分列出來,并就調查問答作出綜合分析,對于調查問卷無法獲取的資料,可以通過其他的管理審計方法來獲得。
3、審計實施。有步驟地進行審計查證,收集證據,分析鑒定證據。審計證據可以分為兩個類別,一是可以直接從財務資料上獲取的,即財務信息,一種是來源于管理類的信息,這兩類信息應當相互補充、驗證、綜合,從而評估管理行為的適當性??梢圆捎玫闹饕獙徲嫹椒ㄓ校?
(1)金額法,以貨幣量來表述企業(yè)管理缺陷和問題。
(2)系統分析法,在認清構成系統的各因素如人、財、物、設備、目標等相互關系的基礎上,求得系統最優(yōu)化的組合和運行方案。
(3)分析評審法,從全面觀點出發(fā),對收集的各種管理數據和信息的合理性、相關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評估,以確定企業(yè)管理狀況,及其對經濟效益的影響程度。
4、審計報告。審計報告是整個審計成果的綜合體現,管理審計報告應當主要反映整個審計的要點,既要肯定企業(yè)在經營管理中先進、效益的管理方式,又要針對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的建議。管理審計報告應當不拘形式,關鍵是要能深入剖析問題、解決問題。
管理審計作為對企業(yè)管理行為的再監(jiān)督、重認定,可以為企業(yè)提供建設性的建議和評價,使企業(yè)有效規(guī)避風險,提高效益,促進企業(yè)改進經營管理,實現企業(yè)目標。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