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初級金融專業(yè)知識與實務》第一章考點:貨幣與貨幣流通

發(fā)表時間:2019/3/20 14:35:07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本文導航

根據貨幣供給和需求的適應程度,貨幣供求狀況可分為貨幣均衡和貨幣失衡兩種狀況,其中貨幣失衡通常表現為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一、貨幣均衡的含義和標志

(一)貨幣均衡的含義

從理論上定義,貨幣均衡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貨幣供給量與國民經濟正常發(fā)展所必需的貨幣需求量基本相適應的貨幣流通狀態(tài)??梢詮囊韵氯齻€方面理解貨幣均衡的內涵:

(1)實際經濟生活表明,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在量上絕對相等是不可能的。“大體相等”是因為經濟學中的均衡概念不同于數學意義上的數量相等概念。由于經濟學所研究的變量和數量比例關系既要受自身條件變化的影響,又要受多種外在因素的影響,總是處于經常性的變動之中,很難準確測量其數量大小,因此,貨幣均衡僅僅表現和反映經濟變量之間存在的一種大致趨同、相互協調的關系,它是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

貨幣供給量在不斷調整,貨幣需求量在不斷變動。在貨幣需求的某個絕對值上下一定幅度內供應貨幣,不會導致幣值與物價的波動,在許多內在的和外在的因素相互作用之下,貨幣供給量對貨幣需求量具有一定彈性(貨幣均衡不是貨幣供給量和實際貨幣需求量一致,而是貨幣供給量與適度貨幣需求量基本一致。它具體表現為一個區(qū)間值,而不是絕對值,這種現象即貨幣容納量彈性。在貨幣容納彈性限度之內,變動著的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都算是均衡的。在經濟過程中引起貨幣容納量彈性的因素有許多,如收入與消費的比例彈性、貨幣與其他金融資產的可替代性、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等。這樣,即使貨幣供應量在一定幅度內偏離了貨幣需求量也不會導致市場混亂,物價上漲,這種貨幣與其他金融資產的可替代性在某種程度上可自動調節(jié)貨幣流通的速度與貨幣需求量。但是,貨幣容納量彈性是有限度的,各種因素的相互作朋力是有范圍的,超過客觀允許的限度,就會導致貨幣失衡。

(2)貨幣需求是由社會商品、勞務總供給決定的,貨幣供給則要適應經濟中客觀的商品、勞務的需要。因此,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均衡必然會在社會經濟過程中表現出來。從社會生產過程來看,貨幣供求的均衡就意味著一切資本的周轉和循環(huán)順利地進行,禮會再生產的物質替換和價值補償正常實現。從市場來看,貨幣供求均衡就意味著既沒有超額的貨幣需求,也沒有超額的貨幣供給,表現出幣值穩(wěn)定、物價正常、市場繁榮。因此,從貨幣均衡表面來看是貨幣供給與需求的相等,而實質上是經濟過程中商品勞務的供給與貨幣購買力表示的商品勞務需求之間的均衡,是貨幣流通與商品流通關系的具體體現。

(3)貨幣均衡還要求貨幣供給與需求在結構上均衡。貨幣供求結構均衡的主要表現是社會生產的各部門比例協調,企業(yè)所生產的產品產銷對路,基本上能實現其價值,轉化為貨幣。同時,又能通過市場補充到本生產部門所需的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順利進行再生產。如果社會經濟中出現商品積壓或者有錢買不到需要的商品時,就表明貨幣供求在結構上處于非均衡狀態(tài)。

綜上所述,現實經濟生活中貨幣均衡可以表述為:貨幣供給與國民經濟正常發(fā)展所必要的貨幣需求量基本相適應,在經濟運行中保持一個動態(tài)的平衡狀況,能體現出生產順利增長、生產各部門比例協調、市場交易繁榮、物價基本穩(wěn)定的局面。

在不同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不同的經濟管理體制下,貨幣均衡的狀況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生產力發(fā)達、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利率機制比較健全、金融機構發(fā)展水平較高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其單位貨幣投入產出效率高,表現為貨幣供給效應好,貨幣供求相對容易出現均衡。而在那些生產力水平不高、市場經濟機制不健全、金融機構也欠發(fā)達的發(fā)展中國家,其單位貨幣投入產出效率相對低些,貨幣供求相對容易出現非均衡。因此,發(fā)展中國家就更要調整好貨幣供給與需求的適當比例,以保持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高。

(二)貨幣均衡的標志

衡量貨幣供求是否均衡的標準也要從現實經濟狀況出發(fā),從生產狀況、市場交易、物價水平、儲蓄投資狀況等經濟變量中尋求貨幣均衡的標志。目前,理論界提出的貨幣均衡標志主要有:

(1)物價水平變動率。貨幣需求量是經濟中客觀必要的貨幣量,由一定時期的商品、勞務總額決定。貨幣供給必須適應這種客觀的商品、勞務總額。如果貨幣供給量超過貨幣需求量,過多的貨幣去追求較少的商品和勞務,必然引起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物價水平受市場狀況決定而公開變動,貨幣供求的失衡可能直接反映在物價水平上。因此,物價指數便成為衡量貨幣是否均衡的重要標志。一般來說,物價穩(wěn)定說明貨幣供求基本平衡,物價上漲或下跌表明貨幣供求不平衡,而且物價上漲或下跌的幅度,表明貨幣供求失衡的程度。在國家對物價實行行政管理的條件下,物價水平并不直接接受市場供求的制約。當貨幣供給過度時并不會通過物價上漲來表現,而是表現為商品憑票供應,黑市活躍,多重價格及強迫儲蓄。目前,我國已基本完成了價格體系的改革,價格從逐漸放開到完全放開。因而,物價水平變動率正逐漸成為我同貨幣是否均衡的標志。

(2)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貨幣流通速度即單位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平均周轉次數,是影響流通中所需要貨幣量的重要因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供求失衡,在物價水平上升的同時貨幣流通速度加快。而貨幣流通速度的加快反過來促進物價進一步上漲,它表明貨幣供求失衡狀況更為嚴重。但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由于物價受到行政控制,過多的貨幣在開始階段不能通過物價上漲來表現,在這種情況下,物價水平的變動就無法反映貨幣均衡狀況

根據信用貨幣流通規(guī)律,過多的貨幣供應量如果不能通過物價水平反映出來,就會由于找不到購買對象而滯存在流通領域,導致單位貨幣在一定時期內流通次數的減少——貨幣流通速度減慢。反之,如果貨幣供應量不足,而又要按照計劃規(guī)定的商品價格完成計劃規(guī)定的商品流轉數量,在一定時期內,單位貨幣的周轉速度就必然加快。

可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或物價受到完全管制時,貨幣流通速度是衡量貨幣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標志:貨幣流通速度穩(wěn)定,貨幣供求基本均衡:貨幣流通速度加快或減慢,表明貨幣供求失衡,而且加快與減慢的程度可以反映出貨幣供求失衡的程度。

(3)貨幣供給增長率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的比較。根據馬克思的貨幣流通規(guī)律可知,經濟體制穩(wěn)定、貨幣流通速度既定時,由一定時期的商品、勞務總額決定貨幣需要量。因此,當國民經濟增長、商品勞務可供量增加時,貨幣需求也會增加,貨幣供給隨之也會相應地增加。要保持貨幣的均衡就要求貨幣供給增長率符合國民牛產總值客觀增長狀況

所以,可以將貨幣供給的增長是否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相符作為衡量貨幣是否均衡的標準

一般情況下,貨幣供給增長率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是趨向一致的,如果貨幣供給增長過快,大大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就一定存在著貨幣失衡了。

在不同的經濟體制下,衡量貨幣均衡還可以有不同的、特殊的衡量標志。如銀行的儲備仔款動態(tài),市場商品交易狀況,金融市場投資情況,財政政策手段的運川都可以從某一側麗來表示貨幣是否均衡。

二、貨幣失衡: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貨幣失衡在理論上既可能是貨幣供大于求,也可能是貨幣供小于求。當貨幣供給大于需求時,它往往表現為物價上漲,稱為通貨膨脹:當貨幣供給小于需求時,表現為存貨過多,資源閑置,稱為通貨緊縮。

(一)通貨膨脹

1.通貨膨脹的概念

通貨膨脹,可按其產生原因和表現形式,結合具體經濟條件來為其下定義。在物價自由浮動的條件下,通貨膨脹是由于貨幣供應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傘面而持續(xù)的上漲現象。 通俗地講就是紙幣的發(fā)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貨幣供應量超過客觀需要量是通貨膨脹的原因,物價上漲是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在物價自由浮動的條件下,物價上漲率等于通貨膨脹率,過多的貨幣供應量完全可以通過物價自由上漲表現出來。

在物價受人為全面或部分抑制的條件下,實行嚴格的全面物價管制,貨幣供應量一旦過多,不能馬上通過物價上漲表現出來。過多的貨幣供應量不能通過物價反映出來的部分必然導致貨幣流通速度減慢。所以貨幣流通速度減慢也就成為物價受抑制條件下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標志。在物價受抑制的條件下,通貨膨脹是南于貨幣供應量超過了客觀需要量,從而引起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和貨幣流通速度減慢的經濟現象。

2.通貨膨脹的原因

通貨膨脹的原因是貨幣供應量超過了客觀需求量。研究通貨膨脹的成因,實際上就是研究貨幣供應量超過客觀需求量的原因。從我國的狀況來看,主要有國家財政原因、國民經濟結構原因、國際收支原因和銀行信貸原因。

(1)國家財政原因。政府發(fā)行公債,當向商業(yè)性金融機構或者公眾推銷時,僅改變了市場貨幣供應結構,一般不是通貨膨脹的成因。若公債是向央行推銷,或以公債抵押向央行借款時,較易形成貨幣供給量過大,形成通貨膨脹。另外,直接向央行借款,往往會形成貨幣投放量過多,由于財政赤字是財政支出超過收入的結果,并且支出大部分是非生產性的,如果采用大量銀行信貸資金彌補國家財政收支赤字,引起銀行信貸投放規(guī)模過度擴張,就會導致貨幣供應量超過貨幣客觀需求量,從而引發(fā)通貨膨脹、

(2)國民經濟結構原因。所謂國民經濟結構原因,是指國民經濟發(fā)展比例失調造成的貨幣供應量相對過多,包括第一部類與第二部類發(fā)展比例,農輕重比例,積累與消費比例,生產與建設比例,第一、二、三產業(yè)比例等。這些比例如果失調,就會導致結構型通貨膨脹。

(3)國際收支原因。國際收支的最佳狀態(tài)是在保持適當儲備的前提下,力求收支平衡。長期、大量的順差可能導致一國貨幣供應量過多。國際收支順差,主要是對外貿易順差和外資流入的結果。對外貿易順差,意味著商品出口大于進口。這一方面減少了國內市場商品供應量;另一方面,國家又要通過信貸途徑投放本幣增加外匯儲備,擴大了國內本幣供應量,形成國內貨幣購買力大于商品供應的矛盾,這將會導致通貨膨脹

(4)銀行信貸原因。即銀行自身信用膨脹導致的貨幣供應量過多。在當代貨幣流通條件下,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是由銀行信貸渠道供應的,這里由銀行信貸原因形成的信用膨脹是指銀行自身貸款過多或不當造成的信用貨幣供應量超過其客觀需要量,如貸款過度、貸款不當,發(fā)放了沒有物質基礎的貸款,人為刺激經濟增長所發(fā)放的效率低下的貸款,都會造成貨幣供應量超過可實現銷售的商品流通客觀需要量。

(5)固定資產投資過度同定資產的投資有利丁經濟建設,固定資產投資主要用于長期基本建設,由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工期一般都相對比較長,如果投資建設規(guī)模過大、速度過怏,超過了現有的能源供應、交通運輸業(yè)等能承擔的能力,就會出現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供應與由建設所形成的貨幣投放不適應,造成市場貨幣量過多,形成物價上漲的壓力。

(6)經濟體制不健全。如果經濟體制不健全,往往伴隨著市場存在過度投機、價格信號扭曲的問題等,使得價格難以合理反映市場的供需,也會形成通貨膨脹壓力。如果在不健全的體制下,作為創(chuàng)造市場有效供給的企業(yè),由于產權小清晰,缺乏自我約束,不承擔風險責任,只追求投資規(guī)模擴大,使得銀行貸款大量流入效率低下的企業(yè),也是形成通貨膨脹的原因。

3.通貨膨脹的類型

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區(qū)分,通貨膨脹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1)按照我國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通貨膨脹可以分為財政赤字型、經濟結構型、國際收支型和銀行自身信用膨脹型、

(2)按照通貨膨脹的表現狀態(tài),可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1)開放型通貨膨脹,也稱公開的通貨膨脹,即在物價可自由浮動條件下,貨幣供應量過大,完全可以通過物價表現出來的通貨膨脹_

2)抑制型通貨膨脹,也稱隱蔽型通貨膨脹,即在物價受抑制條件下,貨幣量過多而不能直接、完全通過物價反映出來,因而導致貨幣流通速度變慢,被強制緩慢下來的貨幣流通速度使物價長期、迂回曲折緩慢上升的通貨膨脹。

(3)按照通貨膨脹的程度,可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1)爬行式通貨膨脹,又稱溫和式通貨膨脹,一般指年物價上漲率在10%以內,發(fā)展速度比較緩慢,短期內不易察覺。膨脹率在一位數字之內。

2)奔騰式通貨膨脹,人們有明顯感覺,不愿保存貨幣,搶購商品,尋找其他保值措施。膨脹率可達兩位數字。

3)惡性通貨膨脹,也稱超級通貨膨脹

一般指年物價上漲速度在10%~100%的通貨膨脹狀態(tài)。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德國馬克的價值只有貶值前的萬億分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民黨統治下的舊中國法幣、金網券大大貶值,最終不得不廢除舊幣制,實行新幣制

(4)按通貨膨脹預期,廳丁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1)未預期通貨膨脹,是指物價的上漲速度超出了人們的預料,或者人們根本沒有預料到價格會上漲的問題。

2)預期型通貨膨脹,是指人們預料到價格上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經濟核算時,會把物價上漲的因素也考慮在內。

(5)按西方通貨膨脹成因說,可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1)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又稱超額需求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所引起的價格水平的持續(xù)顯著上漲。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理論是一種比較占老的通貨膨脹理淪,這種理淪把通貨膨脹解釋為“過多的貨幣追求過少的商品”。

2)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該類型是西方學者試圖從供給方面說明價格水平上漲的一種理論。它是指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由于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持續(xù)和顯著上漲。它包括工資成本推動、利潤推動和其他成本推動三方面。

3)供求混合型通貨膨脹。該論點是將供求兩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認為通貨膨脹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動共同起作用而引發(fā)的。在現實中,通貨膨脹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還是成本推動很難分清,實際上既有來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來白供給方面的因素,即所謂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4)結構型通貨膨脹。經濟學家認為,即使整個經濟的總需求和總供給處丁平衡狀態(tài),但由丁經濟結構及部門、勞動力市場、國內市場價格、世界市場價格等方面發(fā)生了變動,從而影響到物價的變動而發(fā)生通貨膨脹。資源缺乏流動性(不能從需求下降的部門流向需求擴張的部門),短期中出現需求在部門之間的大規(guī)模轉移,以及工資和價格缺乏向下彈性足造成結構型通貨膨脹的三個主要原因。

(二)通貨緊縮

1.通貨緊縮的概念

通貨緊縮是指由于貨幣供給量相對于經濟增長和勞動生產率增長等要素的減少而導斂的效需求不足、一般物價水平持續(xù)下降、貨幣供應量持續(xù)下降和經濟衰退等現象。從本質上說,通貨緊縮是一種貨幣現象,表現為物價水平持續(xù)、普遍地下降。通貨緊縮也是一種實體經濟現象。它通常與經濟衰退相伴,表現為投資的邊際效益下降和投資機會相對減少,信貸增長乏力,消費和投資需求減少,企業(yè)普遍開工不足,非自愿失業(yè)增加,收入增長速度持續(xù)放慢,市場普遍低迷等。判斷是否出現了通貨緊縮,一是看通貨膨脹率是否由正轉變?yōu)樨?二是看這種下降是否超過了一定的期限。

按通貨緊縮的程度不同,可將其分為輕度、中度和嚴重通貨緊縮。輕度通貨緊縮是指通貨膨脹率持續(xù)下降,由正值變?yōu)樨撝档那闆r。通貨膨脹率負增長超過一年且未出現轉機的情況可視為中度通貨緊縮。中度通貨緊縮繼續(xù)發(fā)展,持續(xù)時間在兩年左右,或物價降幅達到兩位數,這種情況就是嚴重通貨緊縮。嚴重的通貨緊縮往往伴隨著經濟衰退

2.通貨緊縮的原因

引發(fā)通貨緊縮的原因較多,既有貨幣因素,義有非貨幣因素;既有生產方而的原因,又有管理方面的原因;既有國外的原因,義有國內的原因。根據近代世界各國發(fā)生通貨緊縮的情況進行分析,大體有如下幾個方面。

(1)緊縮性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在實行反通貨膨脹政策時,政府通常要采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大量控制貸款或削減政府開支,限制工資增長等

這一方面有利于控制物價上漲的幅度;如果調控過度,又有可能導致貨幣供應不足,社會需求過分萎縮,市場開始疲軟,出現政策緊縮型的通貨緊縮。在實行反通貨膨脹政策時,往往出現通貨膨脹勢頭已得到抑制,而實施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仍有一定的慣性,或是主管部門未能適時淵整政策,這時政策的負面影響就會顯現。

(2)經濟周期的變化。經濟周期達到繁榮的高峰階段,生產能力大量過剩,產品供過于求,可引起物價下跌,出現經濟周期型的通貨緊縮。

(3)結構失調。如果由于前期經濟巾的盲目擴張和投資,造成了不合理的供給結構和過多的無效供給,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加劇供求之間的失衡一一方面許多商品無法實現其價值,會迫使其價格下跌;另一方面大量貨幣收入不能轉變?yōu)橄M和投資,呈現出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就會導致結構型通貨緊縮。另外,在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居民消費經歷著由低向高的發(fā)展過程,消費結構不斷調整,在消費升級中往往出現某些原來式樣的消費品相對飽和,銷售不旺_同時,居民增加儲蓄,以備進入下一階段的高檔消費3消費結構變化了,若生產結構的調整跟不上,必然形成消費增長放慢、市場需求和物價疲軟不振的現象。

(4)投資和消費的有效需求不足。當預期實際利率進一步降低和經濟走勢不佳時,消費和投資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導致物價下跌,形成需求不足型通貨緊縮;當金融體系效率較低時,金融機構不愿意貸款或提高貸款利率,便會出現“信貸緊縮”。由于信貸過度擴大產生大量不良投資和壞賬時,金融機構“惜貸”引起信川緊縮,也會減少社會總需求,導致通貨緊縮。

(5)國際市場的沖擊。對于丌放程度很高的國家,在國際經濟不太景氣的情況下,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表現在出口下降,外資流入減少。出口下降會導致出口產品價格下降,而出口產品價格下降也會拉動國內相關產品價格的下降,外資流入的下降,對經濟增長不利,而經濟增長速度放慢,自然又促使物價進一步下降。

本幣匯率高估,會減少出口,擴大進口,加劇國內企業(yè)經營困難,促使消費需求趨減,導致物價持續(xù)下跌,出現外部沖擊型的通貨緊縮。

(6)技術進步和金融創(chuàng)新的影響。技術進步提高了生產力水平,放松管制和改進管理降低了生產成本,因而會導致產品價格下降,出現成本壓低型通貨緊縮。同時,日益激烈的全球競爭和科技創(chuàng)新是導致生產率出現增長趨勢、供給增加和物價下降的重要結構性因素c近幾十年來,金融創(chuàng)新過度發(fā)展,信用貨幣的虛擬化程度不斷增高,金融資本的投機和高杠桿運作規(guī)模迅速擴大,虛擬經濟系統蘊含的巨大風險,如貨幣大幅貶值、股票指數大跌、房地產價格猛降、銀行呆賬劇增等,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

3.通貨緊縮的具體類型

通貨緊縮類型的劃分,對于全面準確地把握通貨緊縮的性質、機理,針對不同情況尋找不同的治理對策具有重要意義。按照不同的標準,通貨緊縮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

(1)相對通貨緊縮和絕對通貨緊縮

相對通貨緊縮是指物價水平在零值以上,在適合一國經濟發(fā)展和充分就業(yè)的物價水平區(qū)間以下,在這種狀態(tài)下,物價水平雖然還是正增長,但已經低于該國正常經濟發(fā)展和充分就業(yè)所需要的物價水平,通貨處于相對不足的狀態(tài)。這種情形已經開始損害經濟的正常發(fā)展,雖然是輕微的,但如果不加重視,可能會由量變到質變,對經濟發(fā)展的損害會加重。

絕對通貨緊縮是指物價水平在零值以下,即物價出現負增長,這種狀態(tài)說明一國通貨處于絕對不足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的出現,極易造成經濟衰退和蕭條。根據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又可以分為輕度通貨緊縮、巾度通貨緊縮和嚴重通貨緊縮。而這三者的劃分標準主要是物價絕對下降的幅度和持續(xù)的時間。一般來說,物價出現負增長,但幅度不入,時間不超過兩年的稱為輕度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幅度較大,時問超過兩年的稱為中度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幅度超過兩位數,持續(xù)時間超過兩年甚至更長的情況稱為嚴重通貨緊縮。

(2)需求不足型通貨緊縮和供給過剩型通貨緊縮。需求不足型通貨緊縮,是指由于總需求不足,使得正常的供給顯得:相對過剩而出現的通貨緊縮。由于引起總需求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消費需求不足,投資需求不足,也可能是國外需求減少或者幾種因素共同造成的不足,因此,依據造成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把需求不足型的通貨緊縮細分為消費抑制型通貨緊縮、投資抑制型通貨緊縮和國外需求減少型通貨緊縮。

供給過剩型通貨緊縮,是指由于技術進步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時期產品數量的絕對過剩而引起的通貨緊縮。這種產品的絕對過剩只可能發(fā)生在經濟發(fā)展的某一階段,如一些傳統的生產、生活用品,在市場機制調節(jié)不太靈敏、產業(yè)結構調整嚴重滯后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絕對的過剩。這種狀態(tài)從某個角度來看,它并不是一個壞事,因為它說明人類的進步,是前進過程中的現象。但這種通貨緊縮如果嚴重的話,則說明該國市場機制存在較大缺陷,同樣會對經濟的正常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

(3)顯性通貨緊縮和隱性通貨緊縮、界定通貨緊縮,在一般情況下可以而且能夠用物價水平的變動來衡量,因為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一樣是一種貨幣現象,但是如果采取非市場的手段,硬性維持價格的穩(wěn)定,就會出現實際已經產生了通貨緊縮,但價格可能并沒有降低下來的狀況,這種類型的通貨緊縮就是隱性通貨緊縮,隱性通貨緊縮的存在為人們的判斷帶來了困難,但并不影響以物價水平的變化作為通貨緊縮的標準,就像隱性通貨膨脹的存在,不影響以物價水平作為通貨膨脹是否發(fā)生的判斷標準一樣。

編輯推薦:

2019經濟師考試報名時間及報考條件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輔導招生方案

快速收藏!2018經濟師考試真題及答案

(責任編輯:)

6頁,當前第5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tài)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jié)課

課程推薦

      • 經濟師

        [協議護航班]

        3大核心課程 4大經典課程深度伴學服務協議退費

        1580起

        初級 中級

        545人正在學習

      • 經濟師

        [沖關暢學班]

        8h考點串講 4大經典課程深度伴學服務協議續(xù)學

        1080起

        初級 中級

        753人正在學習